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耿云生
 http://gengyunsheng.artron.net/
 
  搜索:
 
哈尼族山民影像
 
作者:耿云生  发布时间: 2015-06-26 16:19:00
 
 

  云南因地理位置的边陲偏僻而长久处于农耕文明时代,甚至部分处于采集、狩猎时代。这里复杂多样的、立体的地理气候条件,为散居于大山里的各民族群体创造多元的、丰富的文化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摄影仍是一种发现、一种记录、一种讴歌、一种探寻,仍充满神秘、庄重、自然,乃至神圣感。其实,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大小,无论居中居偏,她都是大自然的一种选择,也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合理选择,她都有她存在的质量和意义。以怎样一种观点、以怎样一种视角来关注、认识云南的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来解读这些文化的含义和意义,将各民族所创造所拥有的文化精华表现出来,对于一个摄影师,是一个艰深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作了长久的持续不断的努力。


  哈尼族等民族自从在云南中南部的哀牢山中扎下根来,就再也没离开。丰饶湿润的哀牢山早已是其家园。他们在此发见了与他们的命脉、与他们的灵魂不容分离的东西,那就是梯田。千多年来,他们已将大山一级级、一台台雕塑成了梯田。数千级梯田从村寨下面一直往幽深的山谷里延伸,水、山、云、天和村寨相接相连,一条条田埂和水渠如同树叶的叶脉一样在山坡上张开,演绎着一种壮丽又自然的生存方式,将千百家山民的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山民们与大山相依相伴,和谐相处。他们依存于大山,大山养育了他们,以自己无限的恩宠赐予了他们许多许多;他们敬奉这大山,赋予大山种种传说和故事,他们的精神也就是大山的灵魂。他们祖祖辈辈用赤脚、用双手触摸大山,像倾注了自己所有心血的艺术家,一代又一代构筑着绵延不绝的梯田,雕塑着大山的轮廓和形象,同时也雕塑了自身。这是一个与大山相亲相融的群体。梯田稻作文化是哈尼山民整个社会文化的轴心,他们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包括血缘、地缘关系相互交织的村落社会、梯田与村落的均衡分布、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宗教观念和世界观的产生,以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都源出于梯田文化母体。他们深深懂得,大自然和梯田养育了他们,梯田不仅是其衣食父母,也是他们生活的魂魄,是他们的精神源泉之所在。梯田种植不只是他们经济生产的中心,梯田文化更是其传统文化的支柱并成为善待自然环境的农耕典范,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本。他们很早以前就依托大自然的造化,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并将其带入今天。


  十多年来,我经常在那片云雾弥漫、遍布梯田的哀牢大山里流连。吸引我的并非那些美轮美奂的梯田,而是那些山民,那些梯田的雕塑者。对我而言,梯田更是一首人的精神、人的勤劳、人的顽强的史诗,是人与自然和谐合一的交响曲,是纯朴人性的显现。那些山民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如服饰、建筑、节庆、婚丧嫁娶,乃至饮食,甚至他们养的牛、猪、狗、鸡等等,是我镜头下大拍特拍的画面……这些生命历程和自然而诗意的生产生活,这些淳朴而简单的人生,都一一显现在我的照片中。我是用心去贴近那些山民的,我尽心尽力捕捉到了其间我认为最美好、最动人的瞬间,攫取了一帧帧充分勾勒出那些山民生存状况及其精神世界的影像,朴实无华,却涌动着一股股感人力量,因为那是我对现实、对生活、对社会的一种人文的认知和肯定,那是我感兴趣并钟情的生活和人生,有的还是迅疾变化、转瞬即逝的现象。有的影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巨变,已经再也见不到了。


  其实我的拍摄与哈尼山民们的劳作异曲同工。如果不是手持相机而是扛一柄锄头,我就会跟老农混为一体。我在用我的镜头倾吐对山民生活的真切关注和理解,表达着一种对现代文明生活糟粕的离弃,对哀牢山民的素朴讴歌。这些由山水化育的子民那天真淳朴的禀性,他们相互之间那互爱互助的情意,他们和山水草木、和石头泥巴、和山野里的所有生灵融合相处的关系、他们因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而一下难以摆脱的贫困,以及他们与这贫困所作的艰苦而顽强的抗争。这些,在我的镜头下有了异常感人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一个永远值得表达、值得拍摄的主题。


  我认为摄影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在五色纷呈的现今,如何把握真正的现实,如何刻划社会与人性的内涵,影像所起的作用愈益关键。虽然“人文关怀”这个词儿可能早已是一个老掉牙的词汇,然而我认为它依然是摄影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摄影的生命力源泉的最主要泉眼。它在过去是这样,在如今也仍然如此。起码,尊重现实生活和尊重历史,关注人的生存,关爱人,乃是从事纪实摄影的首要条件。我宁可把摄影看作是社会价值和人类历史的载体。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分野就在于,它不是一种仅在形式范畴中就可以加以讨论的事物。摄影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天然的难以分离的密切联系。


  我镜头中的边地山民的那种质朴淳厚,那种宁静澄明,那种来自内在的单纯清朗、人性的自然纯真,还有我所坚持采用的银盐颗粒技术所特有的难以抹煞也难以替代的质感和韵味,我觉得,永远具有其人文价值和独特魅力。它们还保有传统摄影和摄影历史上一向秉持的对人的生命体验的观照,对人类生存状况、社会现实和漫漫沿袭的传统的关怀,它们还拥有摄影的真实的品性。我保持对拍摄对象的熟悉、理解和尊重,因而也就能从那些被拍摄对象身上发现并捕捉住感人的东西。


  我认为,摄影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息息相关、摄影与土地之间的血脉相连、摄影与人性的深在沟通、摄影的历史性意义,仍将是摄影,尤其的纪实报道摄影的根基,仍将延续摄影的生命力。

 
(新闻来源:艺术家提供)